<國際經濟趨勢大綱>:1.國際經濟現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經濟全球化:快國往來頻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經濟思潮轉變:自由主義VS政府干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.四大經濟體:發展、困境、對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.新興市場:成長與風險成正比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6.主權基金:運用國家財富的金融新勢力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7.原物料產業:價格起落衝擊各國經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8.分享經濟:利用網路活化閒置資源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一)國際經濟現況

1.先進國家與興市場逐漸並立

@2000年代之前:先進國家和新興市場關係為"狗搖尾巴"即由前者帶動後者。1990年代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率,G7(加拿大、法、義、德、日、英、美)占全球62.9%。

@2000年代之後:先進國家和新興市場關係為"尾巴搖狗"。2013年IMF數據顯示,發展中國家首次超越已發展國家,GDP佔全球50.4%。2014年IMF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,以      PPP計算,7大新興經濟體(金磚四國+墨、印尼、土耳其)GDP總共有37.8兆美元,已超越G7。

@以中國來說,2010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其經濟成長貢獻率,從1980的0.8%,到2014升為27.8%。為帶動全球成長最有利經濟體。

@總體而言,新興國家一方面積極融入生產體系,帶動出口;同時因中產階級增加,內需市場也快速擴增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.先進國家復甦VS新興國家成長趨緩:

@先進國家復甦,如美國在QE及財政刺激方案下,景氣回溫;而日本從1990泡沫經濟,一直到2012年安倍經濟學下,顯露復甦。

   相對的,新興國家近年來音內、外部因素下,成長趨緩:內部(貪汙、貧富差距大、過度產業保護主義)      外部(美國QE退場,資金回流美國,使其國際收支惡化、貨幣貶值、    資本外逃)

3.變動經濟版圖影響產業及經濟型態

@影響原物料價格:  新興國家經濟成長,除了購買力增強,工業上需求也增多,使原物料價格長期呈現上揚;而歐美實施寬鬆貨幣政策,使熱錢流出、炒作原物料,使原物料      價格短期波動大。而最後原物料價格又更是影響到企業成本。

@有礦產、原油的國家財富增加、主權基金成立:  原物料上揚使擁有礦產及原油的國家財富增加,使得中東以及親近的非洲國家相繼成立主權基金。

    主權基金分兩種:一、以石油 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出口收入為主的基金(阿布達比、卡達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二、出口興盛的國家以外匯準備資產或預算盈餘成立的主權基金(中國、新加坡)

    不管主權基金投資目的是為增加外匯存底、控制原物料資源或戰略目的提高國家影響力,都影響著全球財經。

@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後,開始出現善用行動通訊、社群網站、雲端計算等科技的商業模式-分享經濟。分享經濟利用網路建立交易平台,使許多單一個人將資源分享出來,直接     提供致需求端。由於此模式可發揮網路邊際成本低的特性,比較不受資本投入大小和地域性影響,吸引年輕人投入其中,也成各國寄望解決青年就業困難的良方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二)經濟全球化

1.今日現況

 經濟全球化主要有2個原因

 第一,貿易頻繁。80年代貿易規模漸成長,直到2008的金融海嘯加上近年各國需求放緩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,才放緩。WTO預估2015全球貿易成長率只有2.8%。

 第二,跨國公司擴張。70年代因金融自由化,使跨國公司擴張,更使對外直接投資FDI成長,2007年更是達高峰,FDI達2兆美元。之後才因海嘯及歐債而降低,但近年來有回  升趨勢,2014年FDI為1.23兆美元。

  結論:以上原因使國際資本流動快速增加,2013/4全球外匯平均每日交易量已達5.3兆美元,各國金融更緊密結合。但經濟全球化並非平均分散各地,如非洲的國際貿易總額只  佔全世界2%,FDI也如此,高度集中先     進國家及新興市場

2.發展過程

@二戰結束後,美國乘勢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(又稱布列敦森林體制),全球貿易成長,全球性的多邊貿易談判更以1948年成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為中心架    構展開,內容著重降低關稅,使全球貿易活絡。

@60年代,歐洲從戰爭受創中走出,美國國際收支開始出現赤字,黃金大量外流,使布列敦森林體系1973瓦解,國際匯率開始浮動,各國幣值由供需市場決定,對國際資本流    動的管制也開始鬆動。

@70年代,國際金融開放,跨國公司紛紛成立海外子公司,向人力低廉及擁有天然資源的國家設廠。根據WTO統計,1995~2005全球貿易成長率超過5%,高於GDP成長率      3%,其中FDI有推波助瀾的效果。

@90年代,美國及先進國家的進口關稅平均從40%降至6%,大幅減低貿易障礙。1995年更成立WTO,建立全球化貿易金本規則。

@但近年來,全球化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,拉開反全球化序幕的1999西雅圖抗議,因為認為WTO立場偏向富國及跨國企業,忽視貧富差距及環境問題,而有許多人抗議。

3.產生的影響

@先進國家及跨國企業主導全球貿易

@雖然全球分工帶動開發中國家經濟,但卻也帶來環境問題

@使資本市場快速流動,讓許多國家有籌措資金、發展經濟管道,但同時風險也一起承擔。如2008雷曼兄弟倒閉,因旗下所屬的金融商品遍布全球,使單一企業破產事件演變     全球金融風暴。各國為挽救經濟,展開一連串刺激景氣的支出,但也使許多已開發國家債築高台,埋下日後歐債及美國財政懸崖的問題。

@而為了防止及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,以及避免被經濟大國邊緣化,於是區域性的結盟林立,根據WTO 2015/4止,全球有超過600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正在運作,    其中460個生效。近年來,中國與美國更是在國際場合鞏固自身的話語權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*貿易競爭國推動FTA

台灣主要的貿易競爭國南韓及新加坡,可謂近年來最積極推動FTA的國家。

國貿局截至2015/10止,南韓生效的FTA有12個,FTA覆蓋的市場佔該國出口6成。而新加坡FTA有17個生效,其中更挾地利之便,與東南亞諸國組成區域貿易組織。

目前台灣只有8個FTA,其中5個為台灣在中南美洲的邦交國,但與台灣實際來往貿易不到1%,其他3個為和新加坡、紐西蘭、及和中國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。

台灣若不擠身全球貿易協定中,將來恐有邊緣化危機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世界局勢 經濟
    全站熱搜

    Z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